您现在的位置 :八百米考试网教育学习语文学习古代文学古文常识古代文学复习资料集锦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集锦

日期:11-01 22:08:21|八百米考试网| http://www.babaimi.com |古文常识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集锦,本站还有更多关于古文常识,古文常识的文章。
正文:   燕乐
  燕乐,是随着隋的统一而兴起的一种汉族民间音乐和少数民族以外来音乐交融而产生的新的音乐。
  敦煌曲子词
  指在甘肃敦煌发现的唐代民间曲子词。其创作年代多无定论,大体以为晚唐五代居多,但可以确定其中已有初盛唐时期的词作品。敦煌指地名,今甘肃敦煌;所谓曲子词,曲子是指其燕乐曲调,词则是与这种曲调相配合的唱辞。晚唐五代后,人们或简称为曲子。
  花间集
  晚唐五代词选集。10卷,选录唐末五代词500首,词作者为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18人,编者赵崇祚,字弘基。词以歌咏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要内容,以红楼翠阁、闺房帐幔为主要背景,以香艳浓丽、婉约缠绵为主要风格牲的花间词,对词体文学的物质、特征和特色影响极大。
  南唐词
  指五代时候,以词人李璟、李煜、冯延已等为代表风格的词。词以白描手法,抒真挚之情,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豪放词
  宋词风格之一,豪放词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于粗疏平直,甚或涉于狂怪叫嚣。代表词人有苏轼、黄庭坚、辛弃疾等。
  婉约词
  宋词风格之一,婉约词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于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代表词人有晏殊、欧阳修、柳永等www.babaimi.com
  辛派词人
  南宋词人辛弃疾以文为词,进一步解放了词体,扩大了词的思想内容和题材领域;另一特点是用典灵活,引前人话语入词自然畅达。辛弃疾的词在南宋词坛上无疑是一面大旗,在这面大旗下集结了一批爱
  古代文论名词解释(先秦)
  1.《论语》的“兴、观、群、怨”说
  《论语·阳货》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提出了“兴、观、群、怨”说。用现代的话说,兴,就是说诗歌有感发人精神的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联想;观,就是说诗歌可以起到观察社会现实的作用,能看到世风的盛衰得失;群,就是说诗歌可以使人们交流感情,达到和谐,起到团结人的作用;怨,就是说诗歌可以干预现实,批判黑暗的社会和不良的政治。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后世影响极大,成为后世文学批评的一个标准,影响了我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
  2.《论语》的“思无邪”说
  《论语·为政》篇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提出了“思无邪”说。“思无邪”的批评标准从艺术上说,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诗》三百中的作品起初不仅关涉内容(歌词),而且与音乐有紧密的关系。因此,从音乐上讲,“思无邪”就是提倡音乐的乐曲,要中正平和,要“乐而不yin,哀而不伤”;从文学作品上讲,则要求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语言,都不要过分激烈,应当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
  3.《论语》“诗可以怨”说
  孔子在《论语·阳货》提出了“诗可以怨”。“诗可以怨”是说诗可以“怨刺上政”(《论语集解》引孔安国语),实际上就是说诗歌可以对现实中的不良政治和社会现象进行讽刺和批判。《诗经》中许多民歌和一些文人作品就是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讽刺和批判揭露,如著名的民歌《魏风》中的《硕鼠》、《伐檀》等,以及《小雅》中的《正月》、《十月之交》,《大雅》中《桑柔》、《民劳》等,都是“怨刺上政”的作品。
  “诗可以怨”对我国后世的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批判现实的优良传统。古代乃至现代的许多诗人的作品都有批评和揭露黑暗现实的内容,例如屈原、杜甫、白居易、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等的批判黑暗政治的诗歌都可以说是受到了“诗可以怨”的影响。
  4.孟子的“以意逆志”说
  孟子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都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孟子在《孟子·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提出了“以意逆志”说。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说说诗者(即读者)要根据自己的历练、思想意志,去体验、理解作者的作品,不要死扣字眼,也不要受拘束于词句,曲解甚至歪曲全篇的主旨。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还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后世大量的诗话词话大抵是在此原则下展开文学批评和记录读后感想的。
  5.孟子的“知人论世”说
  “知人论世”说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来的:“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其意思是说,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与作者为友,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知人论世”说“以意逆志”说都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论。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经》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后世大量的诗话词话大抵是在此原则下展开文学批评和记录读后感想的。www.babaimi.com
  6.孟子的“养气”说
  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我浩然之气。”提出了“养气”说。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才能写出美而正的言辞。这里的“养气”当是指培养自己的高尚思想情操和道德品格。“养气”了,才能“知言”。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一个作家要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崇高的道德品格。“知言养气”的“气”抓住了人的内在最本质的蕴涵,因而被后人广泛地引入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并引导作家从“养气”入手去指导创作,其影响是积极的。
  7.《庄子》的“虚静”说
  “虚静”,最早是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说法,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虚静”的学说,认为它是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庄子·大宗师》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的“坐忘”就是“虚静”,是要使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的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庄子认为虚静必须在“绝学弃智”的基础上方可达到,然而也只有达到虚静,才能对客观世界有最全面最深刻的认识,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才最为旺盛,才能创作出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作品。庄子的“虚静”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后世的文学家和文学理论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庄子的“虚静”说的影响。
  8.《庄子》的“物化”说
  庄子的“物化”说是与他的“虚静”说联系的。庄子认为“虚静”是认识“道”的途径和方法,是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从创作主体来说,必须具备“虚静”的精神状态,这是能否创作合乎天然的艺术之关键。而从创作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来说。必须要达到“物化”的状态。什么是“物化”呢?在庄子看来,进入虚静状态之后,人抛弃了一切干扰和心理负担,就会忘掉一切,甚至忘了自己,不再受自己感觉器官的束缚和局限,而达到认识上的“大明”。作为创作者来说,主体的人也似乎不存在了,主体的“自然”(天)和客体的“自然”(天)合而为一,这就是进入了“物化”的境界,这就叫做“以天合天”。处在这样状态下的创作自然是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如果觉得古代文学复习资料集锦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本文Tags: 资料  文学   古文常识古文常识语文学习 - 古代文学 - 古文常识
联系我们 | 热门专题 | 建筑工程 | 会计财务 | 职业资格 | 医学考试 | 外语学历 | 下载中心 | 范文中心 | 作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Copyright www.babaimi.com
共享资料考试资料共享公务员考试试题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